2013年6月改版的新浪圖片頻道,以“有溫度的視覺”為口號,致力於成為一個溫暖而開放的網絡平臺,與中國最有買屋活力、最優秀的報道攝影師一起共同成長。

  “攝氏2013度”報道攝影師大典是新浪網旨在打造一個專業、權威和公眾性的賽事平臺。新浪圖片“攝氏2013度”報道攝影師大典設3個專業獎項,分別為年度致敬、年度潛力、年度深度化療飲食有哪些大獎,同時設1個年度“記錄身邊”微博公眾獎。
 
  李強,攝影記者,他的參賽作品《世界》讓人從微縮的世界里看到荒誕的一面。新浪圖片對話這位入情趣用品圍“年度致敬獎”的攝影師,深度解讀其作品及本人。
 
  新浪圖片:恭喜你入圍新浪圖片攝氏2013報道攝影師大典。你ssd固態硬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攝影的?
  李強:我父親是一名攝影師,受父親的影響,我從小就有很強烈的攝影衝動,經常跟著父親在家鄉齊齊哈爾拍攝丹頂鶴。西服上大學後我選擇了商業攝影方向。在影棚里,我有了安靜的思考時間,能讓我性格沉澱下來,養成了對細節孜孜不倦追求的習慣。
  那一定非常枯燥。
  不覺得枯燥。那時候我經常一個人獃在影棚和暗房裡,一獃就是一整天,調整不同光位,嘗試不同曝光的特殊效果。
  大二時,我開始拍攝一些紀實攝影的選題,比如有一段時間拍漁民。我們學校在大連的海邊,每天凌晨4點漁民們就開始準備出海捕魚。這個時間宿舍還不會開門,窗戶也被防護欄圍著,我就從二樓衛生間的窗戶跳出去,再讓宿舍的兄弟把相機和三腳架從一樓窗戶遞出來,想起來也很有樂趣。
  新浪圖片:儘管你練習的這些光影技巧的確很有用,不過這和新聞攝影或者報道攝影還是有一點距離,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方面的專業訓練的?
  李強:大一的時候我在老家的《鶴城晚報》實習了40天,給報紙拍攝了20天的封面,還做了20期的圖片專題,給了我很大的信心。大二又進《新京報》實習,剛來到北京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,跟朋友合租了一個沒有窗戶的小屋子,兩個大男人擠在一個床上。那時也不覺得苦,反而每天都興高采烈的到單位報到,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實習機會。
  2012年來到中國新聞周刊雜誌社後,對圖片的拍攝的運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單位給了我更多的拍攝不同題材、不同大事件、新聞焦點人物的機會。雜誌的選題節奏更適合拍攝專題類的圖片,新聞周刊的領導也給了充足的時間和後方保障,對圖片也很重視。
  雜誌工作流程很緊湊,從前期策劃,中期拍攝、和同事和後方編輯配合,到最終版式呈現,每一個過程對這個圖片選題都是至關重要。我感到了團隊合作的樂趣。
  新浪圖片:好像後來幾年你拿了不少獎項,你會跟別人的照片作比較嗎?
  李強:不會。我覺得每張照片拍攝的背後都有拍攝者的思考和努力,有的最終呈現出了拍攝者的初衷,有的則由於時間、環境的限制未能完美地呈現。有的照片適合報紙,有的適合雜誌,各有所長。
  勤奮和思考會帶給你回報,但不管怎麼樣,這條路可能不會永遠那麼順暢。
  是的,每當我覺得遇到瓶頸時,就會換一種工作方式,比如去做圖片編輯,比如拍攝紀錄片,看看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,從不同藝術門類里汲取靈感。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長,慢慢突破一個個瓶頸。
  新浪圖片:新聞攝影一直是你的夢想?
  李強:是的,這是我的夢想,在追夢的過程中,我認識了不同行業、不同經歷的人,瞭解了他們的故事。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,讓我致敬的地方。我很感激他們,沒有他們,就沒有我的一組組照片。
  新浪圖片:但是很多時候與拍攝對象溝通反而要比拍攝更難。
  李強:對,你必須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,獲得信任,有時候還需要朝夕相處的生活在一起,才有機會趕上珍貴事件的節點,拿到獨家的圖片和影像資料。
  新浪圖片:好的,最後一個問題,工作這麼幾年後,你對報道攝影有什麼新的理解,最初的理想變了嗎?
  李強:最初的理想還是沒有變的。關註弱勢群體、邊緣人群是攝影記者的社會責任。我始終認為,而且越來越感到,讀者能感受到你的作品真誠與否。一個好的攝影記者能夠發掘到新聞現場一般人註意不到的細節,能將讀者瞬間帶入那個情境,能讓讀者感到照片的力量。
(編輯:SN09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j83ujyw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